“资负两端”迎利好+低估值催化 保险板块“跨年”涨超5%
1月4日,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大幅上涨2.93%,这已是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去年12月30日,今年1月3日及1月4日)上涨,三个交易日合计上涨5.45%。此外,1月4日,保险股龙头中国平安被北向资金净买入4.85亿元,净买入额位列沪股通、深股通前列。
在券商机构及险企人士看来,保险股“开门红”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保险业基本面迎来多重利好。二是从动态市盈率来看,截至1月4日收盘,保险板块的整体市盈率仅为13.56倍,多家券商机构称,目前保险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资料图片)
负债端有望持续修复
负债端与投资端是驱动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的“两大轮子”。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保险业“资负两端”有望持续修复。
从负债端来看,2022年前10个月,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94%,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3%,整体增速低迷。
2023年行业保费增速有望回暖。信达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王舫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在稳增长预期下,经济复苏有望推动长端利率中枢上行,利好保险股估值修复。当前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权益配置意愿下降,保险配置意愿有所上升。疫情防控优化预期下保险销售有望逐渐复苏。同时,《扩大内需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发布后,保险业有望深度参与培育完善内需体系,参与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协同、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并有望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助力科技创新国家战略。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也对记者表示,2023年保险业负债端持续修复的确定性较高,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寿险业有望率先反弹。
2022年较低的保费基数也是行业一大利好。2022年,受疫情持续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减弱,长期保障型产品消费支出放缓,叠加多个地区的线下展业活动受限,同时受到产品结构和精算假设调整的影响,2022年以来险企新业务价值持续承压。从2023年来看,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费贡献较大的重疾险此前由于“炒停售”(险企宣称高性价比的产品将停售并推动保费销售),去年保费增速面临高基数,而今年的高基数效应将逐渐消退。
险企投资端亦有利好
从投资端来看,2022年,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险企投资收益率普遍出现下滑。据记者统计,去年前三季度,74家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仅为1.25%,投资端持续承压。
不过,险资人士普遍预计,今年投资环境将优于去年。如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期组织开展的“资产管理百人问卷调查”显示,预计2023年A股或呈振荡上行走势。
爱心人寿资管部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权益市场将是可为的市场。从基本面来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拐点临近,明年盈利增速大概率边际企稳回升。从估值维度来看,权益市场目前绝对估值、相对估值均处于中性偏低位置,有一定安全边际。从风险偏好维度来看,全球加息接近尾声有利于提升对新兴市场风险资产的风险偏好。整体看,对2023年权益市场保持相对偏乐观的观点。
此外,就权益市场走势,昆仑健康保险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较大的指数跌幅已较为充分的释放了市场风险,2023年继续下行的幅度有限。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行业利好政策的出台,险企地产投资风险敞口有望进一步收窄,为险资机构贡献向上的收益弹性。王舫朝表示,在监管积极发挥市场功能,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的背景下,各类地产投资项目有望贡献收益弹性:一是优质房企长期股权投资或将有助于险企进行资产负债匹配,降低久期错配风险,并有望带动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稳健上行;二是有望减轻非标资产端“优质资产荒”影响,提升相关优质非标和另类资产供给;三是有望加大优质投资性房地产资产供给,满足偿二代下更加严格的认定标准,提升险企多元化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