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问答:3300点一日见?刚回暖怎么又震荡?
问题一:3300点一日见?刚回暖怎么又震荡?
答:受到1月春节消费数据上涨和制造业恢复的影响,大家对经济复苏的期望都有所提高,期待着市场的“回暖”。但市场指数在经历开年第一个月的欢喜后,却在二月出现了调头趋势,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① 市场进一步分化调整
(资料图片)
内外资对市场的观点出现了进一步的分歧。一月制造业整体上涨,制造业PMI对比去年12月强势上涨超3%,在此背景下,偏成长和防御行业的国内机构可能会将资金向价值和周期行业调整倾斜,这种变化可能会加大权益市场的波动水平,尤其是,在过去两年里,机构的行业配置集中度总体偏高,一旦调整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
② 面对政策不确定的谨慎态度
在新的政策推出前,市场总体还是会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同时节后的资金流动性也处于缓慢收敛中。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3/2/17
从数据上看,目前大部分行业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上涨空间较大。中长期来看,虽然未来的经济活力改善仍会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但国内的内需已开始向有利的方向迈进。因此,欧欧认为,面对这一波掉头,大家不必过于担忧。
那么,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呢?
经济企稳预期下,周期行业的估值有望在经济数据改善前先获得修复,可以适当关注这些行业的投资机会,如:可以关注其中预期政策向好的金融和地产链相关消费板块;复工预期带动下的建材、建筑行业以及可选消费相关医疗服务、白酒等板块等。
问题二:可以抄基金经理的持仓吗?
一些小伙伴看到前段时间的基金季报持仓信息更新后,心生一计:既然基金持仓会公布,那我“照抄”一份不就行了?既省去了基金交易费用,又更加灵活,还可以主动剔除自己不看好的股票,岂不两全其美。
等等,这只是你的理想状态,现实恐怕比较残酷。“抄”持仓为什么不可行?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 抄不到“新鲜”的
持仓信息更新有“时差”。基金的持仓情况通常在基金的定期报告公布,而基金定期报告并不是实时更新的,通常具有“滞后性”:
【基金季报】: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发布
【基金半年报】:每上半年结束后的2个月内发布
【基金年报】:每年度结束后的3个月内发布
也就是说,哪怕是公布最快的季度报告,你所能看到的持仓信息也是15个工作日之前的了,而更为完整详细的半年报、年报则“时差”更长。
很可能等你下单时,这只股票已经估值过高、失去长期投资价值。(注:持仓是期末数据,不能代表期间操作)
② 抄不到“完整”的
基金季度报告仅公布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而非全部持仓。如果根据季度报告照搬持仓,则存在“漏抄”的问题,基金的前十大持仓集中度越低,则“漏抄”的部分就越大。
还有小伙伴在上两期提问欧欧:既然抄不了,又有时滞,那看季报还有什么意义呢?
基金持仓披露可不是为了给大家“抄”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持仓情况查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利于持有人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那只“基”,另一方面,也是本着真实、准确、负责的态度,让大家更加了解基金的运作情况。
问题三:基金规模增长过快,有什么问题?
答:一些小伙伴对基金规模有这样的担心:基金规模涨太快了,基金经理会不会管不过来?基金净值上涨难度会加大吗?
欧欧知道,大家担心的,一般是规模对基金造成的“调仓灵活度”的影响,其实规模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往往是有限的,也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因为:
① 团队助力,可以拓宽广度和深度
基金经理一个人的精力或许是有限的,但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比如,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的公司细致深入的研究,筛出股票池,基金经理再从中进一步匹配、研究和挑选。团队的存在,能帮助基金经理完成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基金经理的规模能力圈。
② 不同的投资风格匹配的规模特征不同
规模大小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并不是规模大的基金业绩一定容易“带不动”,规模小的基金业绩就“船小好调头”。
如果基金经理策略上注重长期价值,低换手,持仓个股分散度较大,则规模上可以相对放宽;如果是择时型基金经理,擅长于做波段、侧重抓当下市场的短期投资机会,持仓个股集中度较高,则可能会在规模上做更多的控制。
(文章来源:中欧基金)